新河燕青拳的历史渊源
作者:于堡顺德
一,燕青拳是怎样传到新河村的
燕青拳在一八八零年由于山东义和团被清政府镇压后燕青拳师徐继庭避难到了塘沽新河庄并隐居在了新河庄草场,徐继庭老师将此拳只传授于孙成山老师,在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时才由孙老师传于本村一些人。以后又传到过上海、大连等地,当时新河村人人习武,个个练功,全村的大人小孩都会打燕青拳,并练习刀、枪、剑、棍等各种器械,这些都是孙成山老师一人亲授。然而孙老师和徐继庭老师练功时二十余年本村并无一人知晓,一直到徐老师去世后孙老师才把此拳传于本村, 授徒生涯达一十余年之久。孙老师艰苦锻炼二十年、 练就一硬功夫。具有鹰爪功,双臂有七八百斤的力气其主要的练功方法有靠柱、抓坛子,孙老师能将七八十斤重的坛子抓起来在空中换手一二百次。有一次本村有一李某和孙成山老师是表亲,李某本身也有六七百斤的力气,他要试一试表兄孙老师的手上力气。把一根麻绳拴在孙老师的身上。李某将另一头拴在自己腰间,孙老师坐在地上然后李某用力向后拉。拉了两三分钟孙老师纹丝不动。而后孙教师一用力把李某拉回一米多,李某的鞋都被拖坏了。又一次:有一路某和孙老师开玩笑,孙老师用一手指点了路某脑袋一下,当时头上就起了一个紫色,以后村里人都知道孙老师力大无比,但不知道还有一身武艺和硬功夫。
展开剩余72%二,那么又是怎样传于全村的呢?
那是一九二零年从河北省沧县来了一个叫王金彪的拳师,他卖艺来到塘沽,传说这位王金彪拳师在沧县一带踢过好儿个场子,这次听说新河村有位少林门的马五爷在本村教武术,就要和马五爷过手较量,这位马五爷虽武功不错,但年岁太大了,而工金标三十多岁风华正茂,所以马五爷有些敌不过王某,徒弟们的武功也不太深,没有能上场的,这时抱打不平的孙成山老师挺身而出,几个照面将王某击败,王某不服又和孙老师比花枪,王某又被击败。
从这以后,人们才知道孙老师会武术,于是大家都要求和孙老师学武术,众命难违,这才把燕青拳及燕青门的武术传于新河庄。孙老师授徒众多,已故的王志存老师,李风岐老师和孙老师的四子孙树智老师,五子孙忠凯老师,都是他的弟子。孙成山老师为人仗义,一生和蔼待人,为了传承燕青拳勤学苦练一生,研练一生,言传身教一生,才使得今天的燕青拳桃李天下,子弟众多,在津沽大地赫赫有名。
上图是孙成山前辈的弟子,孙树智、孙忠凯老先生一九九二年和弟子们在原新河庄的老住宅合影留念,非常值得珍藏。
非遗燕青拳代表性传承人许国祥
许国祥,一九六零年七月生于塘沽新河庄,自幼师从著名燕青拳师孙树智,孙忠凯和李凤崎学习燕青拳,刻苦认真练得燕青拳的真传,几十年坚持如一直到如今。现有徒弟徒孙上百人,其中为专业团体培养多位武术专业人才。其弟子在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及全国省市地方传统武术比赛中多次取得金银铜的好成绩。为传承滨海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河燕青拳”做出卓越贡献,在武术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图为许国祥年轻时在新河庄家前屋后和师兄弟们习练武术的老照片)
在研究和探讨武术理论和实践中,更是兢兢业业刻苦认真,多次发表武术论文,在传承和发扬滨海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河燕青拳”的过程中,完善整理了数百年的基础资料,倾尽心血协同老拳师们使新河燕青拳从理论到实践中更加完善。培养武术骨干力量和学员上百名,使新河燕青拳的传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教授武术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学员们的武德培养, 秉承 “有大德方有大成”,学拳先学做人,练拳必先修德。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团体中,经常举行武术表演和文艺演出,是滨海新区体育,文艺公益事业的带头人。
在传承和发展燕青拳方面,免费教学先后利用业余时间教授学员上百名,尤其退休后更是以极大的热忱每天坚持3小时不间断的武术教学,风雨无阻。为了促使武术事业的发展更是受邀走进学校教学,使孩子们在平常练习中就能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小就将中华文化的礼与德融入到血液中,发扬大武术观,为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上图右第四位)许国祥先生经常参加滨海新区武协举办的各项武术赛事、研究会、联谊会、年会等武术活动图为许国祥先生带领他的弟子们参加滨海新区武协在汉沽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年会股票交易平台有哪些,他们在武术表演中各个精神抖擞,拿出自己浑身的解数,演练出最佳的武姿,使得在场的领导和武友们无不拍手称赞。这是当时我为许国祥,李德龙及弟子们拍下的照片。
发布于:天津市